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将公布 明确区域定位
2015-02-04 来源: 人民日报广告部|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广告部电话|人民日报登报电话|人民日报电话|人民日报广告网
明确区域定位,交通、环保、产业转移或有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将公布
三地陆续确定产业承接平台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三地两会获悉,京津冀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完成,或于本月底正式发布。有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规划》内容“非常使人振奋。”
“《规划》现阶段已经相关部门审批,并下发至地方,应该很快会发布。”上述人士还表示,《规划》将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区域定位,并将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进一步明晰。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一体化建设方面将有较大突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规划虽然对总体空间布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会对三地有明确定位。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明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职能定位,才能真正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职能,加快产业转移和功能转移。“另外,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是京津冀区域发展共同的基础,区域规划必须建立‘底线思维’。”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推进京津冀区域范围内共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管制区域,要进一步统筹京津冀区域山、海、田、林、水等环境要素,构建绿网相通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其中包括尽快划定跨界城镇群的共同生态管制区,重点是西北部山区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东南部平原的大型生态廊道等。
同时,在下一步规划实施中,北京与周边地区城镇空间的拓展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安全格局的限制因素,避免盲目拓张和城镇建设摊大饼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后三地推进速度迅猛。一向被人认为不主动的北京,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非常重视,更是将其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据消息人士解读,按照《规划》,北京市的重点工作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因此,北京市2014年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再次指出,要进一步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逐一列出清单,拿出具体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明确指出加快疏解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他区域性批发市场逐步制定调整疏解计划。积极推动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转移和疏解,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天津方面,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是历史性机遇,在产业对接上深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并在2014年则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实施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确定了滨海新区及有关区县产业承接平台。
河北方面,更是梳理出64项重点工作,确定40个承接合作平台,签署并实施京冀“6+1”、津冀“4+1”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完成了北京凌云化工整体搬迁邯郸,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与北京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与天津共建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与此同时提出,促进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重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地方已做准备与行动外,各省长、市长跑北京更是频繁。2014年7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率领河北省部分市长赴京,就京津冀框架下承接相关产业与北京方面进行探讨,并签署相关协议和备忘录。随后,8月6日,天津市相关负责人也带队在北京围绕交通、生态治理和产业转移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加快推动京津双城联动发展。
此外,虽然目前还欠“规划”东风,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走在前列。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三地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交通部正会同有关方面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并将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智能交通、港口航道、综合枢纽等领域,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施项目清单,并在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立体化等难点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对项目清单实行消耗式管理,确保交通一体化能够取得真正的实效。例如,将建立京津冀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工作机制,实现“一份单卡管通关”。 |